除鐵錳過濾器正洗不徹底的原因有哪些?-杭州鑫凱
2025-05-15 點擊量:
除鐵錳過濾器正洗不徹底可能由操作參數(shù)設置不當、設備故障、濾料性能異常或水質因素等多方面原因導致。以下是具體分析及解決方向:
-
正洗流量不足
-
原因:正洗時進水流量低于設計要求(如低于額定過濾流量的 30%),導致水流對濾料層的沖刷力度不足,無法有效帶走截留的鐵錳氧化物、懸浮物等雜質。
-
示例:若設備設計正洗流速應為 15~20 m/h,實際僅按 10 m/h 運行,可能導致雜質殘留。
-
正洗時間過短
-
原因:未按規(guī)定時長進行正洗(如標準要求正洗至出水濁度<5 NTU 且持續(xù) 10~15 分鐘,實際僅沖洗 5 分鐘即結束),雜質未完全排出。
-
影響:殘留雜質可能在運行時重新釋放,污染出水或堵塞濾料孔隙。
-
正洗方式不正確
-
原因:
-
部分設備需氣水聯(lián)合正洗(如先空氣擦洗再水沖洗),若僅用水沖洗,難以有效剝離濾料表面黏附的鐵錳氧化物膠體。
-
對于上向流過濾器,正洗方向與運行方向相反,若水流分布不均(如布水器堵塞),會導致局部沖洗不徹底。
-
布水 / 集水系統(tǒng)異常
-
布水器堵塞:濾網、噴嘴或多孔板被雜質(如鐵錳氧化物結塊、濾料碎片)堵塞,導致水流分布不均,部分區(qū)域沖洗不充分。
-
集水裝置損壞:如濾頭斷裂、支管穿孔,造成沖洗水 “短路”(未流經全濾層即排出),形成沖洗死角。
-
閥門泄漏或控制失靈
-
進水閥關閉不嚴:正洗時原水持續(xù)滲入,稀釋沖洗強度,導致雜質殘留。
-
反洗 / 正洗切換閥故障:無法完全切換至正洗狀態(tài),或沖洗水從旁通管泄漏,降低有效沖洗流量。
-
濾料層結構問題
-
濾料層高度不足:設計濾層厚度過薄(如錳砂層<800 mm),正洗時水流穿透深度有限,底層雜質無法被帶出。
-
濾料級配不合理:粒徑過大(如>2 mm)或級配混亂,導致孔隙率過高,水流沖刷力分散,難以有效清潔濾料間隙。
-
濾料老化或板結
-
長期使用后:濾料表面被鐵錳氧化物、膠體物質嚴重覆蓋,形成 “硬殼”,普通正洗難以剝離,需加強反洗或化學清洗。
-
濾料破碎 / 泥化:錳砂等濾料因長期水流沖擊破碎成細粉,堆積后形成密實層,水流無法滲透,導致沖洗不徹底。
-
濾料被有機物 / 油類污染
-
原水含油或有機物:如水源受工業(yè)污染,濾料吸附油類后形成黏性物質,與鐵錳氧化物結合成不易沖洗的團塊,需采用表面活性劑輔助清洗。
-
原水濁度或鐵錳濃度過高
-
預處理不足:若原水濁度>20 NTU 或鐵錳濃度遠超設計值,過濾時截留的雜質過多,僅靠常規(guī)正洗無法完全清除,需加強預處理(如增加混凝沉淀)或延長正洗時間。
-
正洗水源水質差
-
使用未經處理的原水進行正洗,水中懸浮物、鐵錳離子再次附著于濾料表面,導致 “越洗越臟”。應優(yōu)先使用過濾后的清水或反洗水箱儲存的清潔水正洗。
-
未按規(guī)程執(zhí)行正洗
-
操作人員未關注正洗出水水質(如未監(jiān)測濁度、鐵錳含量),僅憑時間判斷結束正洗,導致實際未達標。
-
未及時排除正洗廢水
-
正洗排水管道堵塞或閥門未完全開啟,廢水滯留于過濾器內,稀釋沖洗強度,影響效果。
-
第一步:檢查操作參數(shù)
-
核實正洗流量、時間、水源水質是否符合設計要求,嘗試提高流量至額定值或延長沖洗時間(如增加 5~10 分鐘)觀察效果。
-
第二步:檢修設備硬件
-
檢查布水器、閥門、濾頭是否堵塞或損壞,清理雜質或更換部件;觀察濾料層是否平整,若有板結或凹凸不平,需翻洗濾料或補充更換。
-
第三步:評估濾料性能
-
取濾料樣品觀察表面污染程度,若板結嚴重,可采用化學酸洗(如 2%~3% 鹽酸溶液浸泡)或氣水聯(lián)合反洗強化清潔;若濾料破碎率>10%,需徹底更換。
-
第四步:優(yōu)化預處理
-
當原水水質惡化時,增加預處理工藝(如投加絮凝劑、曝氣氧化),降低過濾負荷,間接提升正洗效果。
通過系統(tǒng)性排查以上因素,可針對性解決正洗不徹底問題,避免因雜質殘留導致過濾器運行效率下降、出水水質超標或濾料永久污染。實際操作中需結合設備說明書和現(xiàn)場運行數(shù)據(jù)靈活調整。